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代表园地 / 代表活动

强能力 优服务 求实效

发布时间:2025-06-16 11:27 作者: 网站管理员 信息来源: 正午镇人大 浏览:234
【字体大小:

近年来,正午镇人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紧扣“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工作主线,以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为抓手,以丰富活动形式为载体,推动人大工作提质增效。

一、聚焦“学”字强根基,强化代表依法履职意识

镇人大始终将强化理论武装作为提升代表履职能力的首要任务,构建“三维立体式”学习体系,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一方面,建立集中学+自主学双轨机制。依托镇党校、人大代表联络站等阵地,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定期组织代表开展专题学习。开展《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专题培训6次,邀请党校专家、法律工作者等进行授课。另一方面,打造线上+线下双平台学习矩阵。线下设置代表学习书屋,配备法律法规、乡村振兴等各类书籍2000余册;线上依托代表微信群、学习强国平台,定期推送履职知识、典型案例等内容。今年4月,邀请市人大人事代表选举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伟围绕《代表法》与乡镇人大代表履职作专题报告,通过剖析代表建议办理典型案例、代表监督民生工程经验做法等内容,为代表履职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路径。会后,镇人大迅速组织代表开展“学报告、谈体会、促履职”活动,开展交流研讨9场次,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动力。

二、紧扣“实”字抓服务,拓宽代表履职实践路径

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代表履职从“会场”延伸到“现场”。

一是打造“1+N”立体化履职阵地。创新构建“代表联络站+流动接访点+村口板凳会”三级联动阵地体系。在镇级建设代表联络站,配备专职联络员,实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工作制度。在9个村(居)设立固定联络室,每月15日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同时,针对偏远自然村群众反映问题不便的情况,在田间地头、村头广场设立流动接访点,组织代表开展“板凳议事”“田埂问需”活动。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民意倾听下乡宣传40余次,收集道路硬化、农田灌溉等民生问题130余件,调解群众矛盾纠纷116起。

二是深化代表履职承诺践诺行动。建立“三化”工作机制,推动承诺践诺见行见效。一是项目清单化。组织代表通过入户走访听民意、问卷调查集民智、座谈交流汇民声等方式,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领域确定承诺事项,形成一人一清单。二是过程节点化。建立月度调度、季度通报、半年评估推进机制,对代表承诺事项实行台账管理。三是监督多元化。通过线上公示进度、线下实地查看、群众现场评议等方式,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如人大代表王飞飞在协调修建村组道路过程中,定期通过微信群向群众通报施工进度,组织村民代表参与质量监督;代表李传会在牵头程圩居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时,邀请专业审计机构对项目资金使用进行全程监督,确保项目规范运行。

三、突出“效”字聚合力,提升代表履职服务质效

镇人大坚持将代表履职与民生实事深度融合,构建决策-监督-落实全链条工作机制,推动问题解决落地有声。

一是完善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建立群众提、代表议、大会定、政府办、代表评的全流程工作机制。在项目征集、调研审议、监督实施等各个环节阶段,强化人大代表的作用发挥,做到全过程监督,确保民生实事项目顺利实施、惠及民生。如在吴寨居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中,代表监督小组发现部分公共设施选址不合理的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调整,确保项目建设更贴合群众需求。目前,通过票决确定的3个项目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二是开展“代表监督问效”专项行动。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组建3个专项监督小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建立问题发现-交办-整改-反馈闭环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下发整改通知书,并跟踪督办。例如,在农村饮水安全专项监督中,代表们发现部分村庄存在水质不稳定的问题,立即向镇政府及相关部门反映。镇政府及时协调项目资金对供水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有效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今年以来,共开展专项监督6次,发现并解决问题23个。

三是深化代表结对帮扶机制。组织35名代表与42户困难群众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在产业帮扶方面,代表们帮助12户群众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在就业帮扶方面,通过联系企业、推荐岗位等方式,帮助21户家庭解决就业难题。如人大代表陈某利用自身企业资源,为结对帮扶的3户困难家庭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