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其核心在于让人民始终成为国家治理的主体。近年来,颍东区杨楼孜镇人大在开展“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活动中,立足实际创新实施“民情民意直通车”机制,在原有依托代表活动室将群众“请进来”的基础上,通过“民情民意直通车”组织代表主动“走出去”,让民主更加深入民心。
一、以“直通车”为载体,拓宽民主参与渠道
过去,群众反映问题常面临“找不到门、见不到人、办不成事”的困境。近年来,杨楼孜镇人大创新密切联系群众方式方法,开设了“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综治司法”等涉及群众生活方方面面的“民情民意直通车”,组织本镇各级人大代表每周定期进村入户,到村头路边、到田间地头去倾听民意,通过“招手停”,及时把群众真实声音收集上来。今年以来,共开展“民情民意直通车”活动27次,收集有效意见建议31条,征集拟纳入民生实事票决制项目3个,有效拓宽了群众反应诉求、提出建议的渠道。
二、以“及时办”为关键,提升民主治理效能
杨楼孜镇人大在开展“民情民意直通车”活动时坚持能现场答复的当场答复,需协调处理的及时转办交办,将“直通车”变为“快办车”。例如,针对王小庄群众反映的“进矿路涵洞桥下钢板脱开、翘起影响群众出行安全”的问题,镇人大当天便组织分管道路交通、地矿协调的班子成员到口孜东矿进行反馈并会商解决方案,当天晚上矿方就对钢板进行了维修、加固;针对八里居委会学生家长反映位于八里居的中心小学只有一个北门且位于省道旁边接送小孩很容易拥挤、且不安全的问题。镇人大组织镇相关部门现场勘察,2天便制定出了解决方案,不到一个月就开通了中心小学南门,解决了学生家长的所思所盼;针对群众提出家里行动不便的老人社保“认证难”,能不能开展上门认证的建议,镇人大立即向镇社保部门反馈,社保所及时安排各村(居)社保员开展了上门服务,获得群众的高度认可。“民情民意直通车”收集、解决的每一件“小事”都是群众关注的“大事”,对群众呼声的及时响应,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民主的温度。
三、以“常态化”为目标,健全民主制度保障
为推动“民情民意直通车”机制走深走实,杨楼孜镇人大建立三项制度:一是清单管理制度,对收集的问题分类建档、跟踪督办;二是公开反馈制度,通过政务公开栏、微信群等公示收集的问题及办理进展;三是考核评价制度,将问题解决成效纳入评议基层站所内容,压实工作责任,推动问题解决。每季度召开民主评议会,邀请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对镇直站所进行评议,倒逼责任落实,保障办理实效。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关键在“全”,重点在“过程”,落脚在“人民”。杨楼孜镇人大“民情民意直通车”工作机制,真正实现了把群众的“烦心事”办成“暖心事”,让每一个诉求都有回音、每一个建议都被尊重,真正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可感可及、生根见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